印度大選結果出爐!莫迪連任帶來光伏新一輪利好

鈦媒體 · 2024-06-06 16:17:29

中企在印度可能面臨更多波折,出口格局難有大變,赴印建廠短期內也難成主流。......

印度大選結果揭曉,莫迪成功連任總理,市場對印度基建、能源和制造業(yè)等行業(yè)的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特別關注光伏產業(yè)。

6月4日晚間,印度大選結果出爐,執(zhí)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主導的全國民主聯(lián)盟(NDA)在大選中獲勝,莫迪順利連任,也由此成為了該國繼尼赫魯后首位實現“三連任”的總理。

雖然受初步計票結果偏離出口民調、印人黨議會席位遠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印度股市遭遇了先單日大漲3.5%,再單日暴跌近6%的“過山車”,印度政壇也將不可避免地在大選后上演更多博弈戲碼,執(zhí)政黨的決策更會面臨多方掣肘,但市場還是傾向于認為,莫迪的連任會讓基建、能源、制造業(yè)等迎來新一波利好,其中,也包括印度近年來大力發(fā)展的光伏產業(yè)。也正是在今年,超預期的下游裝機速度和上游新的刺激政策,讓去年“丟了臉”的印度光伏又體驗到了“火出圈”的感受。

光伏裝機“單季超全年”

近年來,莫迪政府力推綠色轉型,在2021年就提出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50%”的目標,而光伏則被視為可再生能能源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在該國“2022-2032年國家電力計劃”(NEP)中,規(guī)劃2026-2027年光伏累計裝機要到達185.6GW,占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55.1%,到2031-2032年進一步增至364.6GW,接近當前裝機水平的4.4倍,占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61.1%。如此高的增速,也讓印度光伏市場在全球備受矚目,美國能源信息暑(EIA)還曾在報告中預測稱,印度將在2050年之前超越中國,成為全球光伏裝機第一大國。

而在現實中,印度光伏累計裝機規(guī)模自2018年起就進入了全球TOP5之列,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該國光伏裝機總量達72.8GW,僅次于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同口徑我國截至2023年底光伏裝機609.4GW,接近印度的8.4倍),2022年其年新增規(guī)模更是僅次于中國、美國,位居全球第三。

但就在2023年,印度光伏發(fā)展“大失水準”,根據第三方機構Mercom India Research的統(tǒng)計,其全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僅7.5GW(不同機構統(tǒng)計結果有差異,不過,最高值也未超過10GW),同比下降了44.1%。該機構在分析中認為,設備供應跟不上需求增速、供應鏈不健全、組件價格高企、電網基建不匹配、電站建設用地緊張等是印度裝機量暴跌的主要原因。鈦媒體APP也曾在專題報告《光伏出?!斑M化論”》中提及,印度通過加征關稅、針對性調查等方式限制中國光伏企業(yè),試圖擺脫對中國光伏產品的依賴,但其制造業(yè)回流政策尚未取得顯著成效,本土光伏產能不足,導致了供應缺口,裝機增速因此驟降。

對于“出乎意料”的裝機表現,Mercom India總經理Priya Sanjay分析稱,增量主要來自集中式地面電站,其中,此前因組件價格過高而延期的項目,在產品價格回落、光伏組件認證清單(ALMM)重慶的政策刺激下得以落地,這是最核心的影響因素。

就目前來看,印度光伏的“狂飆”可能還沒有結束,從對未來裝機有預測作用的定標量來看,今年Q1印度光伏項目定標量超過25GW,同比激增近30倍,環(huán)比2023年Q4也增長了229%。此外,鈦媒體APP還從Mercom處了解到,印度今年Q1的光伏系統(tǒng)招標量也超過了30GW,同比增長122%,環(huán)比增長92.2%,該國己招標或待拍賣的光伏電站項目規(guī)模已達到了93GW,而根據目前的政策,完成招投標的光伏項目需在110天內定標,依此推算,今年全年印度光伏可能都會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

而莫迪此番連任后,從制造到裝機的光伏上下游更是有望迎來新一波利好。

不過,從近期陸續(xù)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數據來看,印度光伏明顯回勇。根據Mercom發(fā)布的《2024年一季度印度光伏市場概括》報告,該國Q1新增光伏裝機量超過10GW,同比增長了近400%,環(huán)比2023年Q4更是飆升414%,不僅創(chuàng)下了迄今為止最高的單季裝機紀錄,還實現了“單季超全年”。

莫迪3.0時代的主角團成員

回顧此前莫迪執(zhí)政的十年,雖然各類政策爭議頗多,尤其在社會公平、宗教、難民等領域受到諸多批評,但在經濟層面,僅以GDP為標準,印度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莫迪第一任期時印度排名第十),在今年大選中,經濟發(fā)展也一直是莫迪手中的“王牌”之一。

目前如高盛、花旗、杰富瑞等機構均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yè)、綠色轉型、金融服務等仍將是莫迪3.0時代的“主角”。從氣候政策、能源轉型來看,雖然莫迪此前宣布的2070年“碳中和”時間表要慢于歐美、中國等大國,但考慮到印度的現狀,這一規(guī)劃已顯得頗有難度,也被該國的部分反對者視為“過于激進”。

而正如上文所述,莫迪此前還承諾過“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占比達到50%”的能源轉型目標,截至目前,這一比例已超過40%,進度符合預期。氣候領域的非營利性組織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曾提到,莫迪連任有助于印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在相關政策中,光伏又被寄予厚望。根據索比光伏網的梳理,今年2月初,莫迪政府就在2024-2025年中期預算中把光伏提升到了極為重要的位置,相關預算被增加到了12.07億美元,同比增幅達37%。此外,在政府直接支持方面,印度今年還通過了總額90億美元的屋頂光伏計劃,其目標裝機量約為30GW。而在大選塵埃落定后,印度還會在7月公布最終預算案,新能源市場對屆時的結果同樣較為樂觀。

除了下游的支持,莫迪在上游制造業(yè)的規(guī)劃同樣備受關注。此前,莫迪就有過“將制造業(yè)的GDP貢獻率從15%提高到25%,創(chuàng)造更廣泛就業(yè)機會”的承諾,雖然從目前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仍很困難,但近年來的生產關聯(lián)激勵(PLI)計劃、ALMM清單,以及配合實施的各類關稅政策確實給其本土制造業(yè)發(fā)展打開了一定空間,不過,部分激進政策也導致了一些問題。

具體到光伏領域,相關制造業(yè)政策的作用明顯,正面的、負面的都有。從正面來看,印度本土的Waa Solar、Websol等光伏制造廠商得以發(fā)展,電池、組件產能也實現了增長;但從負面來說,對國外進口(尤其是從我國進口)產品的排斥讓其光伏發(fā)展變得很不穩(wěn)定,并導致了2023年的裝機“大滑坡”,企業(yè)、資本“一窩蜂”地涌到組件環(huán)節(jié),也讓上游的硅料、硅片難以發(fā)展,供應鏈始終有所缺失。

目前,印度本土電池產能約6GW、組件產能在65GW左右,Mercom估算稱,在莫迪政策得到延續(xù)的基礎上,該國到2026年的電池產能可能增長12倍有余,達到75GW水平,組件產能更是有望超過150GW,這一規(guī)模也足以覆蓋其計劃中的大部分本土需求。不過,InfoLink、彭博新能源財經等機構也曾表示,印度本土產能能否按時落地仍有不確定性,尤其在投產周期較長的電池、硅片方面,印度本土廠商的技術儲備和供應鏈能力都遜于中國企業(yè),就近期來看仍需依賴中國產品的供應。

而在今年印度光伏顯出強勁勢頭之際,受制于歐美愈發(fā)嚴苛的貿易限制措施的我國光伏企業(yè),又是否能在這個鄰居的土地上尋找到新的機遇呢?

中企出海印度前景仍不明朗

實際上,近年來印度對光伏進口的限制愈發(fā)嚴苛,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的我國光伏產品更是首當其沖。

2019年1月,印度公布ALMM清單,以次支持本土產能,限制外國產品參與政府相關項目、資助項目的競標;2022年4月,印度又將光伏電池片、組件的基本關稅分別上提到了40%、25%,當年6月還宣布對原產于或進口自我國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陽能涂氟背板產品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2023年,印度所得稅部門對包括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龍頭在內的我國40家光伏企業(yè)進行了避稅調查;今年3月14日,印度財政部稅收局發(fā)布通報,決定繼續(xù)對原產于或進口自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用EVA膠膜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4月1日,因產能供應缺口被擱置了一年的ALMM清單重啟,貿易壁壘再次壘高,而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作為電站終端產品的光伏組件。

從出口數據來看,根據中國光伏行業(yè)協(xié)會(CPIA)的統(tǒng)計,印度在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額中的占比近年來年逐步縮水,2017年占比超過25%,2021年也還有10.3%,到2023年已降至5.5%,低于市場規(guī)模遠遜于該國的荷蘭、巴西、西班牙。2023年全年,我國對印度光伏組件出口額為22.04億美元,同比下降18.5%,上文也曾提到,貿易限制與本土產能供應不足互為表里,讓印度去年的光伏裝機規(guī)模、我國對其的出口額均出現下降。不過,今年年初,情況似乎有所好轉。

據海關數據,今年1-4月,我國出口印度組件合計10.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59倍,這一情況主要得益于印度下游市場的火爆、ALMM等限制措施擱置等,此外,鈦媒體APP也了解到,在歐美市場對我國光伏產品限制愈發(fā)嚴苛之際(詳見《歐美“雙反”風波再起、手段升級,新能源制造或陷入拉鋸戰(zhàn)》),中企對亞太、中東北非增量市場愈發(fā)重視,印度市場雖然仍有壁壘,但中企態(tài)度要比此前顯得更為積極。不過,這一市場仍充滿著不穩(wěn)定性,隨著今年4月份ALMM重啟,當月我國光伏組件對其出口額環(huán)比驟降72.2%,出貨量只有0.4GW,還不到我國當月出口巴基斯坦光伏組件量的1/5。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硅片、電池片等環(huán)節(jié)本土產能未顯,對我國依賴度仍然較高,以電池片為例,2023年印度自我國進口了合計9.7億美元的光伏電池片,仍是我國該領域的第二大出口國,今年1-4月,這一數字又有了15.7%的提升。

對于產品出口來說,或許印度市場能提供給中國光伏企業(yè)的空間遠不如其需求增速那般可觀。InfoLink認為,我國光伏組件整個二季度對印出口量都會維持在低位,后續(xù)情況還要看ALMM是否有豁免以及其他的政策變化。而電池片出口情況則相對樂觀,目前仍處于環(huán)比升勢,在印度本土電池產量無法供應其組件制造需求的情況下,未來我國電池對其出口量有望續(xù)增。

而另一邊,近年來如火如荼的光伏產能出海能否通行印度也引發(fā)了不少討論。目前,我國光伏主材(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在印度仍以產品出口為絕對主流,在當地部署產能的情況極少,在2020年之前嘗試過赴印建廠的隆基綠能、海潤光伏等多鎩羽而歸。目前在當地有規(guī)模化產能的也多是陽光電源(10GW光伏逆變器產能)、中信博(3GW光伏支架產能)等逆變器、支架企業(yè)和一些輔材企業(yè)。

從以往經驗來看,印度明顯的門檻和限制、不成功的出海經歷和對營商環(huán)境的擔憂,令這一市場對我國光伏主材頭部企業(yè)的吸引力較低。不過,在東南亞產能基地受到歐美“反規(guī)避”措施沖擊、美國本土產能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需求爆發(fā)的印度似乎又進入了考慮名單之列。今年5月,正信光電就發(fā)布公告,稱與印度企業(yè)SOLARWORLD達成合作協(xié)議,將共同在印度建設1GW光伏組件生產線,預計于明年3月底前正式投產。此外,也有市場傳聞稱有電池頭部企業(yè)在考察部署印度產能的可行性。

其實,在這方面,先行一步的美國光伏龍頭First Solar已經嘗到了“甜頭”,該公司今年1月宣布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建設3.3GW組件工廠。而根據其一季度財報,在規(guī)模共計29.4GW的處于中后期階段的潛在訂單中,印度訂單占比已超過了10%,是北美市場之外的重要增量;而且,該公司的印度工廠也于今年4月29日進入了ALMM清單,保障其投產后在當地“暢行無阻”。

不過,相比于歐美企業(yè),中企在印度面臨的波折可能會更多,目前來看,對印的光伏產品出口格局很難出現大的變化,赴印建廠短期內也難成主流選擇。

放眼未來,格局的改變恐怕還需寄望于印度相關政策的調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選決勝階段,印度遭遇了極端高溫天氣,首都新德里最高溫度突破50攝氏度,當地媒體稱僅6月1日一日就有至少85人死于可能與炎熱有關的疾病,近期還有至少33名選舉工作人員因中暑死亡。受極端高溫之累,該國電力供應也捉襟見肘,預計將出現14年來最嚴重的“缺電”問題。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轉型、綠色能源發(fā)展也成為了熱門議題,對此,我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表示,應對全球變暖刻不容緩,也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推進綠色能源轉型,而額外的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經濟脅迫只會危及全球氣候變化合作,讓我們不得不面對更多的極端酷熱。

閱讀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載更多